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儿科ICU护士对每日唤醒患儿的知信行现状调查
周红琴, 陈秀萍, 诸纪华, 夏姗姗, 金陈娣, 盛美君, 罗飞翔, 谢王芳, 左泽兰, 胡静, 刘丽丽, 浦凯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9): 1100-1104.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09.011
摘要489)   HTML1)    PDF (659KB)(8)    收藏

目的 调查儿科ICU护士对每日唤醒的知信行情况,为临床培训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7月对我国7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的298名儿科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每日唤醒知信行问卷。 结果 298名儿科ICU护士对每日唤醒的认知:知识得分为4(2,4)分,得分率为40%,157名(52.68%)护士表示不太了解或从未听说过每日唤醒。态度:认可度得分32(27,34)分,得分率为80%,217名(72.82%)护士愿意实施每日唤醒,258名(86.58%)护士想获得系统培训。实践行为:221名(74.16%)护士未接受过相关培训,159名(53.35%)护士从不或很少实施每日唤醒。 结论 儿科ICU护士对每日唤醒知识掌握较差,对每日唤醒的认可度较高,实践行为还有待加强,护理管理者应充分重视儿科ICU护士的培训需求,开展每日唤醒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系统培训,提高护士每日唤醒实践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医护人员对新生儿安宁疗护感受和经验的质性研究
李梦婷, 陈朔晖, 陈晓飞, 程晓英, 罗飞翔, 梅伶俐, 周金燕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8): 908-91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08.002
摘要874)   HTML5)    PDF (889KB)(17)    收藏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关于新生儿安宁疗护的感受和经验,为新生儿安宁疗护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于2020年5月—7月对13名新生儿科医生和护士、护理管理者、医务社会工作者、安宁疗护医生和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提炼出5个主题,临终新生儿的需求、临终新生儿家长的需求、医患沟通、安宁疗护的介入时机、安宁疗护的多学科团队。结论 新生儿安宁疗护要关注临终新生儿减少疼痛、舒适护理、营养支持、安全感等需求,关注新生儿家长陪伴患儿、情感支持、信息支持、专业指导、被理解和尊重等需求,要促进有效及良好的医患沟通,介入时需结合患儿疾病情况和家长意愿,多学科协作是开展新生儿安宁疗护的良好模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吊床体位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效果的研究
慎斐, 罗飞翔, 商祯茹, 凌云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3): 301-30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03.008
摘要466)   HTML2)    PDF (838KB)(12)    收藏

目的 探讨吊床体位对促进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的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8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收治的10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3)与对照组(n=53)。试验组在常规暖箱照护的基础上进行吊床体位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暖箱照护。对两组干预后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组第2~4周的体重增长、出院体重均高于对照组,第7天睡眠时长长于对照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天数、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心率、呼吸频率下降,血氧饱和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吊床体位可促进早产儿的体重增长、缩短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天数、增加睡眠时长、稳定生命体征及缩短住院时间,可有效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新生儿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构建
陈晓飞, 陈朔晖, 李梦婷, 沈倩倩, 罗飞翔, 程晓英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22): 2707-271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2.003
摘要526)   HTML1)    PDF (992KB)(13)    收藏

目的 构建新生儿安宁疗护服务体系,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以人性化护理理论、舒适护理理论为基础,在文献回顾、质性研究的基础上拟订新生儿安宁疗护服务体系。2020年9月—11月,对来自7个省(市)的25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具体内容。结果 2轮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5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24~0.212、0.111~0.204(均P<0.001),条目重要性评分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34、0.07~0.24,可行性评分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39、0.08~0.24。形成的新生儿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包括组建安宁疗护团队以及安宁疗护的介入时机、服务对象、服务内容4个一级条目,12个二级条目,38个三级条目。结论 新生儿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行性,可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护理
章毅,陈朔晖,罗飞翔,潘丽丽,夏雨,姜丽华,陈晓飞,沈倩倩,毛姗姗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 (9): 1409-1411.   DOI: 10.3761/jissn.0254- 1769.2020.09.025
摘要401)   HTML1)    PDF (524KB)(7)    收藏

总结4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进行仿真模拟演练优化鞘内注射流程,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护理、完成多学科团队个体化评估;术中做好药物复温护理配合;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鞘内注射,于术后第2天出院,随访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获得性锌缺乏皮炎的护理
程晓英 樊小燕 王琴 罗飞翔
中华护理杂志    2018, 53 (3): 293-295.  
摘要591)      PDF (1877KB)(10)    收藏
总结了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获得性锌缺乏皮炎的护理措施。护理要点包括:早期识别获得性锌缺乏皮炎特征性皮肤损害,防止原有皮肤损害进一步加重,预防新的皮肤损害出现;冲洗腔口周围皮肤损害创面、清除浆液性分泌物、预防创面感染;各类厚痂的处理是护理的难点,除鼻腔的厚痂外,其余厚痂均不主张积极清除;预防摩擦性脱发和甲板裂,揭除各类敷贴和粘胶时避免皮肤撕脱伤;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预防院内获得性感染。8例在锌摄入治疗9~19 d后皮肤损害完全愈合,治愈出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罗飞翔 陈朔晖 程晓英 樊小燕 王琴 尹雅郡
中华护理杂志    2017, 52 (8): 949-953.  
摘要351)      PDF (788KB)(5)    收藏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留置PICC期间所拍摄的胸片,记录胸片上的导管尖端位置,采用椎体定位计算导管尖端位置改变。计算拍摄胸片当日和首次定位时相比的体重增长率。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胸片上导管尖端移位和体重增长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共有5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和246张胸片纳入研究。首次拍摄胸片当日体重为0.60~1.46(1.06±0.25)kg;日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为5(3,7)d。末次胸片时间为置管后(24.0±9.1)d;体重增长率为11.8%~114.8%,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为41.5%(27.1%,65.3%);全部患儿的PICC尖端位置出现改变,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为3(1.8,3.5)个椎体,其中75%出现2个椎体以上的移位,50%有3个椎体的移位。导管尖端偏移的幅度和体重增长率相关。在体重达到40%、70%、100%的增长率时,相对应的PICC尖端出现近似2个、3个和4个椎体的移位。PICC尖端位置改变和体重增长显著相关(r=-0.7,P<0.01);但不同体表穿刺部位二者的相关性有差异。 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PICC尖端位置受体重增长影响。结合PICC首次定位,体重增长40%、70%是导管位置追踪的关键时机。体重增长>100%应拔除或更换导管。通过易受骨骼生长和肢体动作影响部位穿刺的PICC,需提高导管定位的频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